三伏天,是指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的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2022年三伏天为:7月16日至8月24日。
这一时间段与我们身体健康紧密相关且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中暑。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摄氏度定义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气温过高,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可以适当吃一些防暑降温食品及药物。如:西瓜、苦瓜、冬瓜等蔬菜,可以常备藿香正气水或十滴水等药物。注意降温防暑,适当的空调及风扇,不可直吹,建议温水洗澡,避免凉水直冲,不可长期熬夜。
中医主张“春夏养阳气,秋冬养阴”。三伏天最适宜温补阳气,驱寒散邪。现在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物质的丰富,空调、风扇的普及,冷饮的方便,大家户外活动的减少。使得手脚冰凉、易腹泻、痛经、关节疼痛、乏困等表现大众化,中医认为这些都属阳虚证。都需要适当养阳气,来振奋身体。三伏天是养阳气最佳的时间段。在饮食上可以适当多吃生姜、羊肉、牛肉、芡实等,适当参加户外活动,晒太阳。还可以选择辅助手段,如三伏贴、艾灸、温针等中医外治法。
呼吸系统: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消化系统:厌食、偏食、腹痛、慢性腹泻、反复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
其他:小儿遗尿、四肢发冷等中医辨证属肺脾两虚或脾肾阳虚者。
(1)对敷贴药物、辅料或胶布过敏;
(2)患有接触性皮炎或敷贴部位皮肤破损;
(3)发热或处于感染性疾病急性期;
(4)阴虚及内热体质;
(5)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6)有出血或出血倾向性疾病;
(7)有结核、恶性肿瘤等消耗性疾病。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于初伏、中伏、末伏第1天,第6天进行贴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