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安市妇幼保健院官方网站!健康热线:029-87255677(儿童保健科) 029-87369569(妇科) 029-87263876(围产科) 029-87217633(妇保科)
西安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
西安市婚前医学检查定点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人才培训基地
专题专栏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专题专栏 -> 百年党史 红色传承

【党史微课堂】守边就是守家,我要守,孙子的孙子还要守……

发布时间:2021-11-18  浏览次数:2008 次  来源:共产党员网

一提起守边

我们眼前浮现的是

把青春奉献给祖国的

戍边战士群像

而你不知道的是

除了他们

还有一群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守护着脚下的土地

他们说:守边就是守家!


“父亲走了,
我们两姐妹接着守”


在我国西南边陲

有一个中国人口最少的行政乡

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

玉麦



上世纪50年代

当时的玉麦乡有着300多名乡民

随着西藏和平解放

高原各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多数人不堪忍受

玉麦的闭塞和生活的艰苦

陆续选择迁出

去更好的地方生活


20世纪90年代,卓嘎(右一)央宗(左一)与父亲桑杰曲巴


而在这恶劣的自然环境中

卓嘎、央宗和她们的父亲桑杰曲巴

留了下来


数十年如一日

赶着牦牛卫队

在雪域高原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



守护着1987平方公里的土地

守护着他们的家



“这是国家的土地

我们必须在这儿守着”

阿爸桑杰曲巴的一句简短誓言

让卓嘎记了一辈子

也让她一直坚守在玉麦



“玉麦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国每一寸土地”



2017年10月28日

卓嘎、央宗姐妹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她们的回信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她们

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

带动更多牧民群众

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

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

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平凡的岁月中

凝结出不平凡的精神

边境上卓嘎放牧巡边的身影

告诉世界这里不是“无人之境”

中国的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卓嘎(右)给女儿巴桑卓嘎讲述她为国守边的故事



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卓嘎颁授“七一勋章”


巡逻30年


“我守了30年的边疆

我还要再守30年

能守护祖国的一草一木

是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事”

这是嘎罗布经常说的一句话


面对严峻的边境形势

他舍小家顾大家

每天以天为被

以地为席

冒着狂风肆虐

穿梭在险峻高山中

从这个山口到那个山口

来回守护着50余公里的边境线

民兵一当就是30年

巡逻一干就是30年


嘎罗布的儿子普布旺

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

他跟随着父亲的步伐

也成了一名民兵队员

普布旺坦言

“跟着父辈的脚步

守护祖国的边境线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我将从父亲手中

拿过守边‘接力棒’

继续守护好

祖国的山山水水”


孙子的孙子还要守


如果说西藏

是距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那么日土就是

那个能够窥探到天堂一隅的存在


在日土

有这么一句话

“一件事,五代人,上百年”


以乌巴·平措南加为代表的家族

可以称之为阿里地区的传奇

他们一家五代人

在跨越一个多世纪的漫长时光里

始终做着同一件事情

守护祖国的边境线



20世纪初

从第一代人在这里盖羊圈、安家

用羊圈标记边境线

第二代人架起驻地战士和当地群众

互帮互助的友谊之桥

第三代人穿越封锁线

带着170多只羊

以及粮食、茶、酥油、糌粑

捐献给解放部队

第四代人在科技战线上颇有建树

帮助当地配备科技特派员

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再到如今考上大学

走出阿里的第五代人

义无反顾返回家乡工作


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凭着一脉相传驻守边境

“我们放牧不只是放牧

更是守护神圣国土

我很骄傲”


家家户户的房顶上
都有一面国旗


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洛扎县拉郊乡

有一个路途遥远、地处偏僻的

边境山村杰罗布



全村仅有10户23人

但是每一户的房顶上

都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



路边的石头上

处处画着国旗、党旗和党徽的图案



在这里

村民们自发地守护着祖国的领土

因为村民们知道

他们守住的不仅是自己的草场

还有身后的祖国



巡山守边对杰罗布村老百姓来说

是雷打不动的事

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

杰罗布一年四季多雨雪天气

终年云雾环绕

山上的积雪还没有融化

天又下起了雪

村民格桑罗布在来杰罗布之前

尽管右腿膝盖曾做过大手术

一瘸一拐

他也要去巡山



他们高举着鲜艳的五星红旗

巡查着每一寸祖国的土地


军民一家亲


在边境村中

每一位村民都深知自己

守土固疆的职责



位于墨脱县境内的雅鲁藏布江果果塘大拐弯


格林村村民

捍卫祖国领土的历史由来已久

村里的门巴族人

曾以打猎为生

他们的父辈与祖辈

经常带着枪上山

去采草药,打猎


多吉平措称

“那时,邻国人根本就不敢过来

而现在

即便不再需要

去原始森林中‘讨生活’

我们也没有放弃

对这片森林的守护” 


村中的民兵和青壮年

会和边防战士一起

组成军地治安联防边境巡逻队

每个月都会开展

两、三次巡边活动

出去一次

少则三、四天

多则十多天


每家每户都挂着国旗

村民们还会多准备一些国旗

用于参与巡边任务时

把国旗插在关键的地方


曾多次参与巡边任务的格林村村民桑杰达瓦在自家的茶园中。绰号“好人”的桑杰达瓦腰间别着一把门巴族的传统砍刀,象征着该民族以打猎为生的历史。


军民携手一家亲

这种“共守神圣国土

共固边境安宁”的模式

可以说是格林村的一项传统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守好国家的边境

就是守好自己的家园!